翻看完这本意义不明的书,我也呆住了。

说它意义不明,如果不是逼自己写读后感,这一本的读书笔记就会像《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》那样,一片空白。

书腰上赫然印刻着“坚持业余写作”,而在序章里,谈论了知识、日常事物、对词语过敏的自我诊断、在当代艺术和非虚构之中,寻找可能性。这一章的标题是,“业余作者如何摸索出路”。

余下的就是短篇集,短短的三两页,厚厚的一本书。如果把书整个翻过来,在封皮的简介里是这样描述的,“多从日常事物汲取灵感,却以一种高度自由的、超现实的手法加以表现…作者以其强大的想象力与精简、清奇的语言风格,向我们展现了当代中文写作的又一新的可能”。

妙啊。

于是翻开来细品。

但是,我不知道该如何去描述这种阅读体验。

就像书里的 1812 一样,不好描述,没法展开思路,只能指着说,那就是 1812。

读着读着,有那么一瞬间,我想起了缺省的那首《将死之时掩以水门汀》,下一首或许是《杀死那个石家庄人》,海浪拍打着爱死机里搁浅的巨人,天上飘着死亡搁浅里的人形物体。

“土就是碎了又碎的星”,我最喜欢这一句。

《风格练习》里也没有收录过这样的文字风格,不合逻辑,蔓延而肆意生长的想象力,但是冥冥之中又有一条细细的线,把这些故事牵连了起来。我又想到了 Glitch Art,故障艺术,但一点都不锋利,因为被软绵的中文所包裹。

可惜的是,看多了就觉得有点神神叨叨了,有点疲惫。

那就聊聊羊吧,第 67 章,羊呆住了。“草从哪里来?羊吃着吃着就呆住了,无法解释,它想不通”,我不知道你是否有见过羊呆住的画面,我见过,微博上。一场雨后,一群羊静止了,一动也不动。“草从哪里来”,羊会这样想吗,这个问题有没有答案?如果有,那么鱼儿为什么不能活在天上。如果没有,那这个问题的意义是什么。

再回过头来聊聊意义。得先讲个小故事,2016 年,美国的 CAH 公司想在一座岛上挖个洞,他们在网上筹钱,然后找建筑公司挖洞。没有计划挖多深,只要有钱,就不停地挖,一刻也不停,并且在网上直播。有人问"Is this real ?",他们的回答是"Unfortunately it is"。于是他们募集到了 10 多万美元,这个洞一共挖了 52 个小时。最后,他们把这个洞填上了,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。

妙啊。

我不想为此过多地解读什么,这也是 1812。只是抬头揉揉眼,墙壁,书桌,书本,我的手臂,脸颊,眼睛。所看之处,光滑或是曲折的表面之下,这样的洞无处不在。黑狗也是,书中的苏老师,跳狗自杀了。“他爬到一棵喜欢的树上,等一条黑狗跑过的时候,又稳又准地跳了进去”。

如果羊目睹了这一切,会又一次呆住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