遇上这本书的过程也是奇妙,刚下定决心把看书的进程缓一缓,因为最近觉得从书中收获的东西越来越少了。

不上班的第一天,和朋友在书店转了转,突然就瞥到了这本小书,《世界尽头的咖啡馆》,这个名字,听上去很像《宇宙尽头的餐厅》、《存在主义咖啡馆》的结合体,于是买回家,今天下午拿出来翻了翻,实际上还真有点若有若无的联系。

这本书呢,是一个虚构的故事,但写的是作者真实的内心经历。一个男子开着车迷了路,经过一大段无人的荒路,遇到了一家名为“你为什么来这里”的咖啡馆,菜单上不是吃的,而是三个问题:你为什么来这里?你害怕死亡吗?你满足吗?男子开始思考人生。

听上去是不是有点“鸡汤”或是哲学?我们先来简单聊聊书中的内容吧。

第一个问题,你为什么来这里?

其实就是在扪心自问,自己存在的意义,PFE(Purpose For Existing)。其中有讲到从海龟身上学到的故事,海龟能很好地利用海洋的力量,顺着海浪能游得更快更轻松:“在人生中,那些想要消耗我注意力、精力和时间,但与我的 PFE 并不相关的人、活动和各种事物,就是涌向岸边的反向海浪。而能帮我成就 PFE 的人、活动和事物,就是涌向大海的正向海浪。因此,我在反向浪上浪费的时间和精力越多,留给正向浪的时间和精力就越少”。

很大程度上,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如此吧,如果做着不是自己喜欢的事情,当然是很消耗精力的。

其实我在看《Talk Like TED》这本书时,就问过自己这个问题,“What make my heart sing?",也在 newsletter 里反反复复思考这个话题,至今仍在寻找这个答案的路上。

不知道你是否会害怕问自己这样的问题,至少几年前的我是这样,有点像照镜子时,害怕用双眼盯住自己的眼睛,但是现在不会了,我对自己挺坦诚的,或许是因为 Kanye West 那张《MBDTF》,又或许是因为这些年做的分享、与朋友的对谈、写 newsletter 带来的影响。我在《与自己对谈 | 写作,存在,和可能性》中,也简单聊了聊对“存在”的理解。

书中还谈到一个问题,明明大家能做想做的事,为什么不立刻就做,而要把那么多时间花在准备工作上?

想一想广告的作用,让人们把自己的幸福和满足寄托在某样产品或服务上,最后,会陷入一种财务困境,必须不断去做事情去挣钱,尽管那些事情不是我们真正想做的。刚看完的《做二休五 钱少事少的都市生活指南》,其实就是很好的答案(连着看这两本书也是挺巧的)。

好了,到了最重要的问题,我知道 PFE 很重要,但是要怎么找到答案呢?

有趣的一点就在于,一旦开始想这个问题,就已经踏上正确的路了,往后的日子,时不时地回想这个问题,或者来一段自我的“大清洗”(就像现在的我)。

每个人只能自己去寻找答案,但是,体验不同的事物,接触不同的理念,留意自己对各种事物的反应,这些都有助于我们寻找答案。

说起这个,在最后也做个小预告吧,最近有打算新开一个播客,找朋友进行一对一的聊天,主要的想法,是记录一下各自独特的经历,对当下的状态做个存档,也希望能给听众带来一些可能性,如果能帮助他们找到“答案”,那就再好不过了。

如果有任何想法,直接联系我!感兴趣的话,也给这篇文章点个赞吧~